【頭條】“紙箱生產線時代”快速形成——中國紙包裝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上)
時間:2020-07-14
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走訪副主任單位-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深重的影響,國家提出把“六穩”“六保”作為工作的著力點,穩住經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隨著我國復工復產扎實推進,經濟運行逐漸恢復正常秩序。6月4日,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秘書處走訪副主任單位-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龍),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秘書處黃明東副秘書長與鼎龍機械執行董事周春東對紙包裝行業復工復產情況、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與共和國同齡的鼎龍創始人丁根龍先生,于1973年主導研發了中國第一代瓦楞紙板印刷機,填補了當時中國包裝行業紙板印刷機的空白。1996年,丁先生為了“民族品牌”的夢想,離開了親手創建的 “上海中亞機器廠”,開始了鼎龍的創建之旅,經過兩年的艱苦籌備,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上海奉賢成立。早期公司以經濟型印刷機和平壓平模切機作為公司的主力產品,隨著國內包裝行業的急速發展,以及市場對高性能印刷機的強力需求,盡管“鼎龍”牌平壓平模切機已經在行業內有了很好的口碑和影響力,但丁先生力排眾議,堅決停掉了“平壓平”項目,將財力、物力、人力等優勢資源全部轉入印刷機項目,這也為鼎龍印刷機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了2010年,包裝行業對印刷機的效率、性能等又有了進一步的訴求,鼎龍又進行了一次產品結構優化:淘汰性能不突出的所有印刷機機型,全部產品優化為印諾威(INOVA)和威利達(VRIDA)兩大系列機型。源于對海外同行和包裝企業的了解,也因為紙箱包裝企業的運營特性(利潤率低),丁根龍先生毅然立項研發聯動線(FFG),經過無數個刻苦攻關的日日夜夜,對標并借鑒世界最先進聯動線技術、又結合了國內包裝行業現狀的鼎龍聯動線(FFG)正式推向市場。2017年,日本聯合大連國立工廠采購了鼎龍紙箱生產線,因為極高的適配性生產效率等原因,產能提升40%,并獲得了日本聯合集團頒發的“銀翼獎”——這個獎項是聯合集團的莫大認可。周春東先生感嘆道:“砍掉當時的產品線無異于對自己革命,現在看來,當時壯士斷腕的舉措是正確的。其實鼎龍的做法和自身的企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鼎龍是一家傳統的制造企業,但是有非常強的創新意識,始終秉持創新發展是立業之本的原則,堅持科學技術創新。鼎龍是以科技為核心發展要素的科技型創新企業,科技型發展企業,科技型制造企業。”
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自2008年擔任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以來,積極組織和參與行業交流,促進行業共同學習,為行業發展獻言建策,并從自身企業出發,與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共同推動行業發展,為中國紙包裝行業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國內紙箱生產線時代正在形成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談及疫情對鼎龍機械的影響時,周董表示:“在設備安裝交付方面有些影響,但相比于其他企業來講,對鼎龍機械影響不是很大。首先在前期我們做了充分準備,疫情爆發時,鼎龍機械就啟動了疫情應急預案,到三、四月份,疫情對鼎龍機械已經微乎其微了,設備基本保質保量交付。隨著近期各地復工復產,訂單量相比以往略有增長。” 此次疫情將中國紙包裝市場推向行業升級和再發展創新的風口浪尖,目前我國正在經歷貿易戰和科技戰,行業必然會受到干擾和影響。從李克強總理提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國內外紙包裝行業形勢的判斷,政策指引、行業形勢和國內外市場正在加速推進行業創新和升級。面對當今行業發展現狀,周董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速度會加快。內部因素、外部因素的集聚,在這個正好處于貿易戰、抗疫戰和科技戰的時期,包括國內政策導向,都會加速推進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升級。從目前紙包裝行業來看,眾多紙包裝企業紛紛上馬高速、寬幅的瓦楞紙板線。2016年以來,新增近800條紙板線。無論是官方數據,還是從紙包裝企業,瓦楞紙板的生產產能已有較大的過剩,所以目前國內包裝企業為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采用“紙箱生產線”,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生產效率高、人均產值高、用工成本低,對企業的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效果顯著。紙箱生產線在國外是常規裝備,2-3個人就能完成整個紙箱生產。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貫徹深入;造紙大鱷在國內的紙箱終端布局;二級廠轉型終端紙箱市場。整個包裝行業的終端競爭日趨白熱化,國內的“紙箱生產線”時代已經開始形成,這也是中國紙包裝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內二級廠發展需看清行業未來形勢
目前紙包裝行業發展雖然借鑒國外,但國內和國際在紙板、紙箱兩個板塊市場有很大區別,還是要理性分析。對于國內外市場的差異性和國內二級廠的未來發展周董建議,“第一,紙板類借鑒國外沒有太大問題,紙板線也不是說一定要買高端線,而是要符合中國市場。第二,紙箱端與國外有很大差別,中國的紙張受制于市場要求,面對未來市場的現實形態,企業要合理用紙保成本,但終端客戶市場對紙箱的物理指標和成型標準非常嚴苛,這兩個問題是相互矛盾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圍繞市場端和用戶需求做了許多技術創新、結構性升級和適應性配套,既提高了設備生產效率,又能使企業節能降耗保成本。” 目前的時間節點對國內二級廠改革發展可以說迫在眉睫。業內專業的紙包裝企業,擁有清晰的業務比重和產品定位,采用“二八、三七”戰略來應對產業升級。二八戰略是指:一個健康且有競爭力的二級紙箱廠,要有80%的成箱占比,在業務端的利潤率做到良好回報,即訂單結構比和客戶群分類比;三七戰略是:真正健康的企業會更多關注70%優質中短單客戶群,這些客戶群和終端廠的粘性較高,企業也有自主議價能力和較強的競爭力。對于紙包裝企業如何實現二八三七戰略,周董表示:“企業自身要提高管理能力,業務綜合能力和相對的風控,同時也考驗企業有沒有創業時期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企業領導人無論做什么都要看清市場發展的必然,看清整個外部市場的現狀和企業自身的基礎,并且擁有先進的生產模式及裝備,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出客觀可實施的戰略,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在產業升級過程中不被淘汰。”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對中國的經濟產生了深重的影響,國家提出把“六穩”“六保”作為工作的著力點,穩住經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隨著我國復工復產扎實推進,經濟運行逐漸恢復正常秩序。6月4日,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秘書處走訪副主任單位-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龍),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秘書處黃明東副秘書長與鼎龍機械執行董事周春東對紙包裝行業復工復產情況、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與共和國同齡的鼎龍創始人丁根龍先生,于1973年主導研發了中國第一代瓦楞紙板印刷機,填補了當時中國包裝行業紙板印刷機的空白。1996年,丁先生為了“民族品牌”的夢想,離開了親手創建的 “上海中亞機器廠”,開始了鼎龍的創建之旅,經過兩年的艱苦籌備,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上海奉賢成立。早期公司以經濟型印刷機和平壓平模切機作為公司的主力產品,隨著國內包裝行業的急速發展,以及市場對高性能印刷機的強力需求,盡管“鼎龍”牌平壓平模切機已經在行業內有了很好的口碑和影響力,但丁先生力排眾議,堅決停掉了“平壓平”項目,將財力、物力、人力等優勢資源全部轉入印刷機項目,這也為鼎龍印刷機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了2010年,包裝行業對印刷機的效率、性能等又有了進一步的訴求,鼎龍又進行了一次產品結構優化:淘汰性能不突出的所有印刷機機型,全部產品優化為印諾威(INOVA)和威利達(VRIDA)兩大系列機型。源于對海外同行和包裝企業的了解,也因為紙箱包裝企業的運營特性(利潤率低),丁根龍先生毅然立項研發聯動線(FFG),經過無數個刻苦攻關的日日夜夜,對標并借鑒世界最先進聯動線技術、又結合了國內包裝行業現狀的鼎龍聯動線(FFG)正式推向市場。2017年,日本聯合大連國立工廠采購了鼎龍紙箱生產線,因為極高的適配性生產效率等原因,產能提升40%,并獲得了日本聯合集團頒發的“銀翼獎”——這個獎項是聯合集團的莫大認可。周春東先生感嘆道:“砍掉當時的產品線無異于對自己革命,現在看來,當時壯士斷腕的舉措是正確的。其實鼎龍的做法和自身的企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鼎龍是一家傳統的制造企業,但是有非常強的創新意識,始終秉持創新發展是立業之本的原則,堅持科學技術創新。鼎龍是以科技為核心發展要素的科技型創新企業,科技型發展企業,科技型制造企業。”
上海鼎龍機械有限公司自2008年擔任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副主任單位以來,積極組織和參與行業交流,促進行業共同學習,為行業發展獻言建策,并從自身企業出發,與中國包裝聯合會紙制品包裝委員會共同推動行業發展,為中國紙包裝行業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國內紙箱生產線時代正在形成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各行各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談及疫情對鼎龍機械的影響時,周董表示:“在設備安裝交付方面有些影響,但相比于其他企業來講,對鼎龍機械影響不是很大。首先在前期我們做了充分準備,疫情爆發時,鼎龍機械就啟動了疫情應急預案,到三、四月份,疫情對鼎龍機械已經微乎其微了,設備基本保質保量交付。隨著近期各地復工復產,訂單量相比以往略有增長。” 此次疫情將中國紙包裝市場推向行業升級和再發展創新的風口浪尖,目前我國正在經歷貿易戰和科技戰,行業必然會受到干擾和影響。從李克強總理提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國內外紙包裝行業形勢的判斷,政策指引、行業形勢和國內外市場正在加速推進行業創新和升級。面對當今行業發展現狀,周董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速度會加快。內部因素、外部因素的集聚,在這個正好處于貿易戰、抗疫戰和科技戰的時期,包括國內政策導向,都會加速推進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升級。從目前紙包裝行業來看,眾多紙包裝企業紛紛上馬高速、寬幅的瓦楞紙板線。2016年以來,新增近800條紙板線。無論是官方數據,還是從紙包裝企業,瓦楞紙板的生產產能已有較大的過剩,所以目前國內包裝企業為提升市場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采用“紙箱生產線”,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生產效率高、人均產值高、用工成本低,對企業的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效果顯著。紙箱生產線在國外是常規裝備,2-3個人就能完成整個紙箱生產。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貫徹深入;造紙大鱷在國內的紙箱終端布局;二級廠轉型終端紙箱市場。整個包裝行業的終端競爭日趨白熱化,國內的“紙箱生產線”時代已經開始形成,這也是中國紙包裝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內二級廠發展需看清行業未來形勢
目前紙包裝行業發展雖然借鑒國外,但國內和國際在紙板、紙箱兩個板塊市場有很大區別,還是要理性分析。對于國內外市場的差異性和國內二級廠的未來發展周董建議,“第一,紙板類借鑒國外沒有太大問題,紙板線也不是說一定要買高端線,而是要符合中國市場。第二,紙箱端與國外有很大差別,中國的紙張受制于市場要求,面對未來市場的現實形態,企業要合理用紙保成本,但終端客戶市場對紙箱的物理指標和成型標準非常嚴苛,這兩個問題是相互矛盾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圍繞市場端和用戶需求做了許多技術創新、結構性升級和適應性配套,既提高了設備生產效率,又能使企業節能降耗保成本。” 目前的時間節點對國內二級廠改革發展可以說迫在眉睫。業內專業的紙包裝企業,擁有清晰的業務比重和產品定位,采用“二八、三七”戰略來應對產業升級。二八戰略是指:一個健康且有競爭力的二級紙箱廠,要有80%的成箱占比,在業務端的利潤率做到良好回報,即訂單結構比和客戶群分類比;三七戰略是:真正健康的企業會更多關注70%優質中短單客戶群,這些客戶群和終端廠的粘性較高,企業也有自主議價能力和較強的競爭力。對于紙包裝企業如何實現二八三七戰略,周董表示:“企業自身要提高管理能力,業務綜合能力和相對的風控,同時也考驗企業有沒有創業時期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企業領導人無論做什么都要看清市場發展的必然,看清整個外部市場的現狀和企業自身的基礎,并且擁有先進的生產模式及裝備,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出客觀可實施的戰略,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在產業升級過程中不被淘汰。”